不動產經紀人考古題
國文106年
甲、作文部分:(60 分)
莎士比亞說:「閃閃發光的,未必就是黃金」。這句話固然提醒我們小心魚目混珠, 但同時也讓我們反思,世間許多有價值的事物,未必有吸引人的外表。請以「別 讓表象遮蔽真相」為題,作文一篇,闡述其旨。
乙、測驗部分:(40 分)
1、D
下列各組「」內的字,意思相同的是:
(A)「矯」首遐觀/「矯」俗干名
(B)「勞」燕分飛/「勞」師動眾
(C)「與」人為善/「與」世浮沉
(D)「乘」奔御風/「乘」堅策肥
2、A
下列文句,沒有錯別字的是:
(A)考期將至,考生們個個埋首案前,孜孜苦讀
(B)歹徒有藏鏡人包庇,才敢姿意妄為,放肆為惡
(C)洪水泛瀾,整座村莊,一夕間,盡成水鄉澤國
(D)做人要腳踏實地,循序漸進,不可心存僥倖,意圖不詭
3、B
下列成語正確的用法是:
(A)王教授藏書豐富,書架成林,何止「學富五車」
(B)順應時代潮流,若是「摭拾皮毛」,也無足取
(C)小林為人冷漠,對朋友的不幸遭遇總是「屏氣凝神」
(D)哥哥愛買書,但不愛讀書,所以如今還是「胸無城府」
4、C
下列詩文所吟詠的人物何者正確?
(A)門外東風雪灑裙,山頭回首望三吳。不應彈鋏為無魚:孟嘗君
(B)天意欲興劉,到此英雄難用武。人心猶慕項,至今父老尚稱王:劉邦
(C)胯下王孫久見輕,誰知一躍竟成名。古來將相本無種,庸眾何為色不平:韓信
(D)傷心來笑一場,笑你個三閭強,為什麼不身心放?滄浪污你,你污滄浪:姜太公
5、D
下列題辭何者不適用於壽慶場合?
(A)花開甲子
(B)懿德古稀
(C)八千為春
(D)常棣聯輝
6、B
「自然教學,或者從中發展出來的生態旅行,更重要的是親子間和大自然的互動。讓大自然在你們之間扮演一個生命的橋樑,一個穩定的三角之一。努力和親人在大自然裡長時分享生活,這樣的能力是每一個父母都能做到的,不一定非得自然老師或專家才可能完成。」依據上文,作者強調與自然建立和諧的關係,最重要的推動力為:
(A)自然老師的教導
(B)父母的引導分享
(C)長時間接近自然 經
(D)常作自然旅行
7、B
「我曾看過一張攝影家艾略特‧厄維特 1950 年在美國北卡羅來維州拍攝的照片,照片中是兩個飲水台,一個上頭寫著『有色』,另一個寫著『白色』。標示『有色』的飲水台低矮而髒,『白色』的飲水台則乾淨明亮。」這張照片反映的是:
(A)公德的缺乏
(B)種族的歧視
(C)人心的墮落
(D)文明的倒退
8、D
「我們的古代經典,並不都是長篇累牘,沉重難解的,也有輕快如一支圓舞曲的語錄體。當《幽夢影》這部作品完成,文人雅士爭相傳誦,忍不住為之作評和推薦,留下了許多短小而雋永的對話,竟與網路時代的今日做出奇妙的對照。臉書或是微博,只是媒介的更新,在形式與意義上,原來與古人並無二致。」上文所謂「與古人並無二致」指的是:
(A)不論今古文人好發議論
(B)長篇巨著難以廣為流傳
(C)暢銷口碑必須依靠口耳相傳
(D)網路留言回應有如古書評點
9、C
能選擇的人,就是自由的人。但沒有一個選擇,是最好的選擇,因為選擇有其代價。所以我們也可以反過來說,每一個選擇,都是最好的選擇。成熟的人,在面臨抉擇時,會謹慎考慮,但不會一直猶豫。因為猶豫不決,便會計較得失。一直停留在原地,對實質沒有幫助,反而讓心靈不自由。
下列選項的敘述,何者合乎上文之意?
(A)只要願意付出代價,就能找到最好的選擇
(B)面對抉擇時,謹慎考慮常會造成患得患失
(C)選擇之後必須下定決心,才能繼續向前行
(D)不斷停留在選擇中,就能得到最大的自由
10、C
「臉書是需要被看見、被知道、被安慰、被讚賞、被愛慕的人,展露容顏、曝曬心情的窗口;或是傾洩怨憤,攻擊敵人的砲台。人們只是寂寞,無邊的寂寞;只是孤獨、無解的孤獨。當人們都已如蜂群擁入虛擬的網路世界中,找尋消除孤獨與寂寞的友伴,而遺忘了實境世界中,彼此的體溫、汗味以及可以撫觸的心情;孤獨、寂寞就已在網路世界中,以幾何級數在滋長,成為一種飲盡百萬瓶礦泉水,也難以止渴的病症。」下列敘述最切合上文意旨的是:
(A)網路互動可免除實境世界的困擾
(B)虛擬世界是消除孤獨之感的場域
(C)使用臉書是內心寂寞的反映之一
(D)臉書是發抒各種情緒的最佳管道
11、D
「在歷史建築的保存過程中,什麼樣的建築應該被保存?什麼樣的建築可以拆除?經常引起不同人士的爭辯。官方的重要建築,因為有政治代表性,或因為建築較為華麗精緻,比較容易被保存下來;但是一般公共建築,則常常面臨拆除的命運。官方建築固然值得保存,但是我認為攸關人民生活的公共建築,例如火車站、戲院或菜市場等更值得保存,因為這些公共建築是都市居民集體記憶的儲存所,失去了這些建築,等於失去了許多市民的珍貴記憶,城市居民將有如患了失憶症的遊魂一樣,不再對這座城市產生認同感。」由本文可知作者認為判斷一座歷史建築是否值得保存的原則應該是:
(A)建築存在的時間長短
(B)投入建築經費的多寡
(C)建築精巧華麗的程度
(D)建築與人民生活密切相關
12、A
「有時候覺得許多美學的理論和知識,不管怎麼分析、怎麼討論,也許真的不如把一個人帶到盛放在春天的花樹底下,讓他在花裡感覺到生命從誕生、綻放、燦爛到凋謝的過程。我相信一個孩子站在花的前面,他會懂得許許多多的生命,如同古老的基督教《聖經》所說的:『所羅門王最富有的時候,所有的財富加起來也不如野地裡的一朵百合花。』同樣地,我們在那古老的印度,釋迦牟尼說法的時候,也曾經拿過一朵落花給大家看,許多人不瞭解那是什麼意思,但其中一位學生叫迦舍的,微笑了。在這個『拈花微笑』故事的最後,釋迦牟尼將這朵花給了迦舍,並說,他一生講過的所有的道理,其實不如這朵花。」下列敘述,何者最能呼應文意?
(A)美學與美感是一種生命智慧
(B)美學與美感是一種知性的理解
(C)美學與美感必須通過教育而來
(D)美學與美感需要有具體的物質對象
13、A
地震預警的基本原理,是在地震儀偵測到地震後,在強烈地震波到達之前提早警告民眾。地震波可分為壓縮波(P 波)和剪力波(S 波),P 波傳播速度較快(約每秒 6.5 公里),會使建築物上下振動,但破壞力較小;S 波傳播速度較慢(約每秒 3.5 公里),會使建築物左右搖晃,破壞力較強。國震中心這套地震預警系統即是利用 P 波傳播速度較快的特性,計算即將傳到的 S 波強度與時間,如果震度超過某一標準,可能造成建築物毀損,就立即發出警報。裝置在學校的預警系統中包括了地震儀,以偵測當地的 P 波,屬於「現地型預警系統」。除了國震中心,臺灣大學地質系教授吳逸民也研發了一套現地型預警系統。其預警儀中的地震儀若偵測到地表垂直位移量超過 0.35 公分,預警儀會立即發出警報。根據他的研究統計,若 P 波造成的地表垂直位移量超過 0.35 公分,則隨後而來的 S 波震度有一半以上的機率超過五級,九成以上的機率超過四級。
根據上文,下列選項敘述正確的是:
(A)地震發生得以預警,是利用兩種震波傳播的時間差
(B)波的破壞力強,每秒可以摧毀 3.5 平方里的建築物
(C)由吳逸民研究可知四級以上的地震九成是由 P 波引起
(D)裝置在學校的預警系統因為技術瑕疵,無法偵測 S 波
14、A
梆子突然敲響,三弦琴開始嗚咽;她微微吃了一驚,下意識地站起身來,向臺前移步,同時張口唱起來:雪梅自嘆命薄──思念夫君──淚雙垂
她在臺前唱著,無聊地,眼睛打量著觀眾:三十排的木板椅子只坐了一半,多半是老人和小孩;老太婆搖著紙扇,斜睨著眼睛;男人噴著紙煙,大口地吞汽水;孩子們在後頭奔跑,打架。賣冰棒的小孩低聲吆喝著,一只眼搜索顧客,另一眼盯著臺上的她。後臺傳來拆卸重物,搬移箱櫃的聲響,遲重的,不耐煩的拖拉聲。從文中,「微微吃了一驚」、「下意識地站起身來」、「無聊地,眼睛打量著觀眾」等語,可知這位歌仔戲表演者是:
(A)無心於表演
(B)練習不夠熟練
(C)技巧不夠專業
(D)劇團默契不佳
15、A
「雨映寒空半有無,重樓閒上倚城隅。淺深山色高低樹,一片江南水墨圖。」(劉敞〈登城〉其一)根據此詩內容,下列那一個選項的景色最接近詩意?
(A)煙雨霏霏
(B)雨過天青
(C)雨過潮平
(D)驟雨初歇
16、C
《大學》:「欲治其國者,先齊其家;欲齊其家者,先修其身;欲修其身者,先正其心。」旨在表達什麼?
(A)治國的目標
(B)修身的理由
(C)修身、齊家、治國為漸進關係
(D)修身、齊家、治國為因果關係
17、B
蘇軾〈留侯論〉:「子房以蓋世之材,不為伊尹、太公之謀,而特出於荊軻、聶政之計,以僥倖於不死,此圯上老人之所為深惜者也。是故倨傲鮮腆,而深折之,彼其能有所忍也,然後可以就大事,故曰:孺子可教也。」圯上老人之所以深惜子房者,是因為:
(A)鋒芒太露,傲慢不恭
(B)有勇無謀,成事不足
(C)武術不精,功虧一簣
(D)好高騖遠,虎頭蛇尾
18、D
「一老農當稻熟時,擇日食新。其鄰家一人善謔,輒嘲之曰:『爾舊歲食新,曾卜日耶?』曰:『然。』『今歲舊穀足用耶?』曰:『不足,稱貸而益之耳。』『夫舊歲卜日,而穀猶不足也,今亦安庸再卜?稻可食,則食之矣。』老農乃始憬然有悟。」(江盈科《雪濤閣集》)根據上文,下列那一個選項最合乎旨意?
(A)揭示老農的修為
(B)憐憫老農的貧困
(C)哀傷老農的辛勞
(D)點出老農的愚昧
19、D
《史記•魏公子列傳》:「公子留趙十年不歸。秦聞公子在趙,日夜出兵東伐魏。魏王患之,使使往請公子。公子恐其怒之,乃誡門下:『有敢為魏王使通者,死。』賓客皆背魏之趙,莫敢勸公子歸。毛公、薛公兩人往見公子曰:『公子所以重於趙,名聞諸侯者,徒以有魏也。今秦攻魏,魏急而公子不恤,使秦破大梁而夷先王之宗廟,公子當何面目立天下乎?』語未及卒,公子立變色,告車趣駕歸救魏。」何以留趙十年不歸的魏公子,會立刻趕回魏國?
(A)怕魏王發怒
(B)秦軍已經攻入魏都大梁
(C)不想當一個見死不救的人
(D)了解國家滅亡,個人就無立足之地
20、A
「齊宣王好射,說人之謂己能則彊弓也。其嘗所用不過三石,以示左右,左右皆試引之,中關而止,皆曰:『此不下九石,非王其孰能用是。』宣王之情,所用不過三石,而終身自以為用九石,豈不悲哉?」(《呂氏春秋》)根據上文,下列選項最接近文意的是:
(A)知人者智,自知者明
(B)處世戒多言,言多必失
(C)是非只為多開口,煩惱皆因強出頭
(D)舉世皆濁我獨清,眾人皆醉我獨醒