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政士考古題
國文 102年
甲、作文部分:(60 分)
衡量一個物件或一件事情的價值,可以有不同層面的考量,例如:它可以帶來 多少實質利益、它可以帶來多少生活幸福、它可以帶來多少長遠效益……。近年臺 灣頻頻發生關於某塊土地如何開發使用的爭論,這其中涉及的往往是「一塊土地, 它的價值是什麼」的基本問題。請以「一塊土地的價值」為題,針對近年臺灣發生 的土地使用爭論事件,從土地價值的角度論述你的看法。
乙、測驗部分:(40 分)
1、D
下列各組成語,意義彼此相近的選項是:
(A)阮囊羞澀/傾囊相授
(B)一語中的/一氣呵成
(C)斬草除根/竭澤而漁
(D)螳臂當車/蚍蜉撼樹
2、C
「許多年長者常把不同藥物一起服用,但英國研究指出,治療老人癡呆、過敏及失眠等 80 種常用藥物,若同時服用兩種或以上者,兩年內死亡機率是沒有服用者的 3 倍,也恐增加失智風險。」根據上文,下列選項何者正確?
(A)藥物是造成老人癡呆主因
(B)英國研究發現治療老人癡呆的方法
(C)藥物混吃,增加老人癡呆、死亡風險
(D)同時服用兩種以上藥物者,失智機率是沒有服用者的 3 倍
3、D
下列選文中□所對應的文字,何者正確?
(A)楚莊王曾根據此字做過一場辭義兼美的洋洋灑灑演繹,以為□字是由殺人的
「戈」和高貴的心理克制「止」所合成,從而相信□的真正精髓是禁暴:俠
(B)仲尼曾經最後一次回頭/看天邊那一個□字:還有那個人在左邊/撐天上的那一橫/地上的那一橫/留個寬廣任人行走:天
(C)貴族以□的數目作為地位的表徵,國君身分最隆,故置有九座□,□於是成為國祚的象徵,成語「問□中原」也就成了「窺伺天下」的同義詞了:爵
(D)那些筆劃太少的山水,確實無法架構起童年既豐饒又雜亂的記憶。唯有木部十二劃的□,才能讓我從容地攤開,晾起微潮的歲月。…□所以存在,為的是為童年添幾分神采,替作文佈置最立體的舞臺:樹
4、A
「印地安人雖然在急切地等待他們的神衹降臨報復,結果卻看到成群的教堂聳立入雲,甚至連他們驕傲的過去都要因而窒息了。印加洛卡皇宮的六公尺城牆,被征服者用來建造他們自己的殖民地宮殿,最忠實地反映了戰敗的戰士的悲哀。」依據上文,「戰敗的戰士的悲哀」不包括:
(A)生命的犧牲
(B)異教的入侵
(C)尊嚴的喪失
(D)皇宮的毀壞
5、C
劉克襄曾寫下:「在媽祖廟前販售的海產當然不只蝦猴,走逛一圈,約略可看到
此地海岸重要的生物,諸如赤嘴、牡蠣和文蛤等。若走到泥質灘地,還會看到更多人類無法食用的藤壺、寄居蟹、和尚蟹、海蟑螂、招潮蟹和彈塗魚等等。這些動物和蝦猴一樣,吸引了各種水鳥的到來。但水鳥也因人類捕捉蝦猴而遭殃,種類和數量相對減少。早年水鳥的豐富景象,當我跟此地賞鳥團體興奮地描述時,彷彿白頭宮女憶當年。」文中「彷彿白頭宮女憶當年」的感慨指的是:
(A)保育潮間帶吸引賞鳥人潮回歸
(B)捕捉蝦猴改善了當地漁民的生計
(C)潮間帶食物鏈的改變影響了水鳥數量
(D)潮間帶記錄了岸邊居民早年生活的貧困
6、A
日據時期臺灣詩人陳虛谷所寫的〈春柳〉詩云:「楊柳垂絲萬萬條,含煙帶露不勝嬌。看他一識東風面,便失矜持自動搖。」由詩作內容推敲,詩人所要表達的是:
(A)諷刺當時某些人士缺乏骨氣,媚日求榮
(B)揭露日本殖民政策下的言論箝制與文人的無奈
(C)讚頌日本當權者與文人之間猶如風行草偃,上下一心
(D)感嘆當時沒有言論自由,文人只能配合當權者的政策寫作
7、C
「寫『無邊落木蕭蕭下,不盡長江滾滾來』的時候,杜甫不是在記錄時間嗎?唱『林花謝了春紅,太匆匆』的人,不是在記錄時間嗎?林布蘭一年一年畫自畫像,從少年輕狂畫到滿目蒼涼──他不是在記錄時間嗎?」此段文字旨在說明:
(A)人們對青春年少的依戀
(B)人們對自我改變的彷徨
(C)人們以不同的形式敘寫時間的推移
(D)人們以不同的形式描繪人事的無常
8、B
下列選項何者不屬於懷念故鄉之作?
(A)露從今夜白,月是故鄉明。有弟皆分散,無家問死生
(B)火車漸漸在起行,再會,我的故鄉和親戚!親愛的父母,再會吧!逗陣的朋友,告辭啦!阮欲來去臺北打拼
(C)假如你先生來自鹿港小鎮,請問你是否看見我的爹娘?我家就住在媽祖廟的後面,賣著香火的那家小雜貨店
(D)迢遞三巴路,羈危萬里身。亂山殘雪夜,孤燭異鄉人。漸與骨肉遠,轉於僮僕親。那堪正飄泊?明日歲華新
9、B
「少年佳節倍多情,老去誰知感慨生。不效艾符趨習俗,但祈蒲酒話昇平。鬢絲日日添頭白,榴錦年年照眼明。千載賢愚同瞬息,幾人湮沒幾垂名。」(殷堯藩〈端午日〉)上引詩為一首七言律詩,從那兩句詩可以判斷是描寫端午?
(A) 1、2 兩句
(B) 3、4 兩句
(C) 5、6 兩句
(D) 7、8 兩句
10、C
唐.楊敬之〈贈項斯〉:「幾度見詩詩總好,及觀標格過於詩。平生不解藏人善,到處逢人說項斯。」後世因此有「為人說項」的成語。從原詩看來,作者用意是在:
(A)諷刺
(B)勸戒
(C)稱揚
(D)說教
11、C
李白〈春思〉:「燕草如碧絲,秦桑低綠枝。當君懷歸日,是妾斷腸時。春風不
相識,何事入羅幃?」詩中「春風不相識,何事入羅幃?」表達何種心情?
(A)喜悅
(B)急切
(C)埋怨
(D)哀痛
12、D
白居易〈夜雪〉:「已訝衾枕冷,復見窗戶明。夜深知雪重,時聞折竹聲。」根
據本詩描述,詩中人得知下了一場大雪,其主要原因為何?
(A)睡不著而見窗外明亮
(B)因被窩寒冷而被驚醒
(C)憂慮釀成災害,出戶探視
(D)聽到窗外枝葉折斷的聲音
13、B
子曰:「其身正,不令而行;其身不正,雖令不從。」(《論語.子路》)指出
為政者應:
(A)推己及人
(B)以身作則
(C)令出必行
(D)苦民所苦
14、A
《世說新語.言語》:「桓公北征經金城,見前為琅邪時種柳,皆已十圍,慨然曰:『木猶如此,人何以堪!』攀枝執條,泫然流淚。」桓公泫然流淚的原因是:
(A)感傷人事變遷
(B)擔憂體衰多病
(C)悲哀人情澆薄
(D)感嘆離別之苦
15、B
孔子曾說:「吾豈匏瓜也哉?焉能繫而不食?」(《論語.陽貨》)後人以「匏
瓜空懸」比喻有才能卻不為世所用的人。孔子此語,與下列那一選項的詩意最為相近?
(A)晝短苦夜長,何不秉燭遊
(B)欲濟無舟楫,端居恥聖明
(C)人生在世不稱意,明朝散髮弄扁舟
(D)人生到處知何似,恰似飛鴻踏雪泥
16、B
宋之野人,耕而得玉,獻之司城子罕,子罕不受。野人請曰:「此野人之寶也,
願相國為之賜而受之也。」子罕曰:「子以玉為寶,我以不受為寶。」故宋國之
長者曰:「子罕非無寶也,所寶者異也。」(《呂氏春秋.孟冬紀》)根據上文,
推知子罕所擁有的寶貝是:
(A)尊榮的地位
(B)清白的操守
(C)他人的讚譽
(D)優渥的生活
17、B
「庚寅冬,予自小港欲入蛟川城,命小奚(僕人)以木簡束書從。時西日沉山,晚煙縈樹,望城二里許,因問渡者:『尚可得南門開否?』渡者熟視小奚,應曰:『徐行之,尚開也;速進,則闔。』予慍為戲。趣行,及半,小奚仆,束斷書崩,啼未即起。理書就束而前,門牡下矣。予爽然思渡者言近道。天下之以躁急自敗,窮暮而無所歸宿者,其猶是也夫!」(周容〈小港渡者〉)作者從渡者的話語中,體會出什麼道理?
(A)慢工出細活
(B)欲速則不達
(C)開闔從方便
(D)一步一腳印
18、B
「董玄宰三楚督學歸,怡情赴宴,一舊族子驟富,倣名公家營構精舍,中藏書畫、鼎彞、琴棊、玩好之物,充牣無序,又與算格、法馬、帳簿等交互錯置。因邀玄宰、眉公與張侗初輩花會談敘,飯後引入清談。主人各為誇指某物,矜所自來,某為的係真蹟,某件價值多少,玄宰閉目搖首曰:『太多太多,穢雜矣!』主人領意,急令各去其半,又問玄宰:『眼前清曠否?』仍曰:『正未正未!』再為割情裁減,幾至於無,復問:『如何?』……主人曰:『如此尚多,乞示何法?』玄宰曰:『更無別法,如吾兄亦去之可耳。』滿室大噱。」根據上文,下列敘述正確的選項是:
(A)本文主旨在嘲諷文人相輕的惡習,自古已然
(B)玄宰再三所謂穢雜,其實暗諷主人附庸風雅的行為
(C)玄宰最後說「吾兄亦去之可耳」,顯見其人尖酸刻薄
(D)書畫、鼎彞、琴棊、玩好之物充牣無序,襯托主人品味風雅
19、A
宰我問三年之喪,「期已久矣!君子三年不為禮,禮必壞;三年不為樂,樂必崩。舊穀既沒,新穀既升,鑽燧改火,期可已矣!」子曰:「食夫稻,衣夫錦,於女安乎?」曰:「安。」「女安則為之!夫君子之居喪,食旨不甘,聞樂不樂,居處不安,故不為也。今女安,則為之。」宰我出,子曰:「予(案:即宰我)之不仁也!子生三年,然後免於父母之懷。夫三年之喪,天下之通喪也。予也,有三年之愛於其父母乎?」(《論語.陽貨》)根據上文,在宰我與孔子的對話中,宰我主張子女服親喪的喪期為:
(A)一年
(B)三個月
(C)二十六週
(D)四十九日
20、B
承上題,孔子對於宰我所提出關於三年之喪的觀點有何看法?
(A)孔子讚揚宰我的見解,鼓勵宰我繼續對三年親喪的喪期進行改革
(B)孔子以反詰方式,提醒宰我思考親喪三年的禮意在於真誠的情感
(C)孔子認為宰我注重禮樂,即使居喪,也不改心志,是一位真君子
(D)孔子指出三年喪期早已經過天下人認同與接受,強制宰我應遵守