地政士考古題
國文 100年
甲、作文部分:(60 分)
以專業提升服務,以服務實現理想
乙、測驗題部分:(40 分)
1、C
下列選項中的成語,完全沒有錯別字的是:
(A)直截了當/相形見拙/自顧不暇
(B)中流砥柱/磬竹難書/川流不息
(C)風聲鶴唳/迫不及待/感同身受
(D)綠草如蔭/不脛而走/前倨後恭
2、B
「王安期為東海郡,小吏盜池中魚,綱紀推之(督察者追究此事)。王曰:『文王之囿,與眾共之,池魚復何足惜?』」(《世說新語‧政事》)王安期處理此事的態度與下列那一選項相合?
(A)無為而治
(B)為政寬仁
(C)勿以善小而不為
(D)獨樂樂不若與眾樂樂
3、C
一隻螞蟻口渴到泉邊喝水,不小心掉進水裏,眼看就要淹死了,停在樹上的鴿子看到,立刻用嘴咬斷一根小樹枝丟下。螞蟻掙扎著爬上樹枝,得以撿回一條命。鴿子因為顧著救螞蟻,沒有發覺有個獵人拿了一根塗上黏膠的竹竿,等著要捉牠。螞蟻發現了,爬到獵人腳上,狠狠的咬了一口,獵人痛得連連跺腳。鴿子聽到聲音,馬上飛跑了。(《伊索寓言‧螞蟻和鴿子》)這則故事意蘊豐富,下列何者不是其中寓意:
(A)感激別人的恩惠,以恩報恩
(B)助人者必能得到別人的幫助
(C)要愛惜自然萬物,不可盜獵
(D)不可輕視比自己力量小的人
4、A
鹿港天后宮的三川殿有幅壁畫,壁畫中的人物是八仙之ㄧ的李鐵拐,他自在地躺臥於地,一手靠在裝酒的葫蘆上,雙眼看著兩隻飛翔中的蝙蝠。請問下列選項何者最可能是這幅壁畫要表達的意思?
(A)福在眼前
(B)虛懷若谷
(C)酣醉似神仙
(D)偷得浮生半日閑
5、D
下列那一個選項中的文句,對感官慾望的獲取提出了「量大則質變」的警告?
(A)不仁者不可以久處約,不可以長處樂(《論語.里仁》)
(B)人之有道也,飽食、暖衣、逸居而無教,則近於禽獸(《孟子.滕文公》)
(C)眼能察天衢而不能周項領之間,耳能聞雷霆而不能識蟻蝨之音也(葛洪《抱朴子》)
(D)五色令人目盲,五音令人耳聾,五味令人口爽,馳騁田獵,令人心發狂(《老子.十二章》)
6、D
下列各組成語,意義彼此相近的選項是:
(A)瓜田李下/花前月下
(B)九牛一毛/千鈞一髮
(C)風行草偃/寸草春暉
(D)力透紙背/擲地有聲
7、A
下列選項中之語句,何者與「禍兮福之所倚,福兮禍之所伏」(《老子.五十八章》)之意旨相近?
(A)塞翁失馬,焉知非福
(B)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
(C)山窮水盡疑無路,柳暗花明又一村
(D)蓬生麻中,不扶而直;白沙在涅,與之俱黑
8、A
「人生在世,會當有業:農民則計量耕稼,商賈則討論貨賄,工巧則致精器用,伎藝則沈思法術,武夫則慣習弓馬,文士則講議經書。」(顏之推《顏氏家訓.勉學》)本文旨在說明:
(A)術業有專攻
(B)業精於勤荒於嬉
(C)萬般皆下品,惟有讀書高
(D)一日之所須,百工斯為備
9、C
下列語句中的「下」字,何者用法非屬動詞?
(A)公子為人,仁而「下」士(《史記.魏公子列傳》)
(B)「下」視其轍,登軾而望之(《左傳.莊公十年》)
(C)敏而好學,不恥「下」問,是以謂之文也(《論語.公冶長》)
(D)落陷阱不一引手救,反擠之,又「下」石焉者(韓愈〈柳子厚墓誌銘〉)
10、C
春花秋月何時了,往事知多少?小樓昨夜又東風,故國不堪回首月明中。雕闌玉砌應猶在,只是朱顏改。問君能有幾多愁?恰似一江春水向東流。(李煜〈虞美人〉)關於此闋詞的說明,何者有誤?
(A)「春花秋月」代表美好的事物或時光,詞中作者藉以表露觸景傷懷之情
(B)上半闋四句運用「今、昔」交錯的結構,將現在與過去對比,更見作者難耐之情
(C)「雕闌玉砌」指昔日宮中景物,「朱顏改」意謂景物的主人都已改換,以表現
個人的相思之怨
(D)全篇以「愁」字貫串,透過追思與感懷,運用反詰、借代、比喻等手法,抒發自己深沈的亡國之痛
11、C
孔子曰:「奢則不孫,儉則固。與其不孫也,寧固」。又云:「如有周公之才之美,使驕且吝,其餘不足觀也已!」然則可儉而不可吝已。儉者,省約為禮之謂也;吝者,窮急不卹之謂也。今有施則奢,儉則吝;如能施而不奢,儉而不吝,可矣。(《顏氏家訓.治家》)本文的主旨在說明:
(A)由儉入奢易,由奢返儉難
(B)奢者宜戒驕吝,以合於禮
(C)好施者宜戒奢,省約者宜避吝
(D)儉以立德,奢易致敗,強調去奢從儉
12、B
下列文句「」中的詞語,何者並無短暫、迅速之意?
(A)「俄頃」風定雲墨色(杜甫〈茅屋為秋風所破歌〉)
(B)「旦旦」而伐之,可為美乎(《孟子.告子》)
(C)吾嘗終日而思矣,不如「須臾」之所學也(《荀子.勸學》)
(D)今上即位「未幾」,並無失德,汝欲廢嫡立庶,非反而何(《三國演義》第三回)
13、B
下列各語句,何者屬於假設語氣?
(A)孰知賦斂之毒,有甚是蛇者乎(柳宗元〈捕蛇者說〉)
(B)向不出其技,虎雖猛,疑畏,卒不敢取(柳宗元〈黔之驢〉)
(C)吾所以為此者,以先國家之急而後私仇也(《史記.廉頗藺相如列傳》)
(D)禮,與其奢也,寧儉;喪,與其易也,寧戚(《論語.八佾》)
14、B
景公之時,雨雪三日而不霽。公被狐白之裘,坐堂側陛。晏子入見,立有間;公曰:「怪哉!雨雪三日而天不寒。」晏子對曰:「天不寒乎?」公笑。晏子曰:「嬰聞古之賢君,飽而知人之飢,溫而知人之寒,逸而知人之勞;今君不知也。」(《晏子春秋》)本文主旨在說明:
(A)景公尚驕奢,故天以雨雪不寒示警
(B)國君養尊處優,無法體察民間疾苦
(C)景公昏昧,未能善用晏子諷諫之才
(D)晏子觀察入微,能見國君之所未見
閱讀下文,回答第15、~16、題 赤日炎炎的夏季,我在熱昏了的城市裡□□□□,像一張快要燒焦了的烙餅, 於是就遠遁深山。這倒不是如西方發達國家有些人那樣所謂「反璞歸真」,一心回 到與大自然融為一體的原始社會中去,而是因為山水有清音,讓綠水青山賜我以耳 福與眼福,鬆弛一下在紅塵中已經繃得太緊的神經,抖落一些在鬧市裡日積月累揮 之不去的鬱悶。然而,我本意在遊賞山水,嘯傲煙霞,卻不料在深山偶然邂逅了使 我憬悟而且警悟的一勺山泉。(李元洛〈一勺靈泉〉)
15、A
文中□□□□的詞語,填入何者最為適合?
(A)輾轉反側
(B)鷹揚奮發
(C)如火如荼
(D)憂心如焚
16、D
依據上文,下列何者最能說明作者的心境?
(A)人生似幻化,終當歸空無
(B)在山泉水清,出山泉水濁
(C)行到水窮處,坐看雲起時
(D)久在樊籠裡,復得返自然
閱讀下文,回答第17、~18、題
少年為學者,每一書,皆作數過盡之。書富如入海,百貨皆有之,人之精力,
不能兼收盡取,但得其所欲求者耳。故願學者,每次作一意求之。如欲求古今興亡治亂聖賢作用,但作此意求之,勿生餘念。又別作一次求事迹故實典章文物之類,亦如之。他皆倣此。(蘇軾〈與王庠〉)
17、C
文中所言「書富如入海,百貨皆有之」,喻意為何?
(A)禮義生於富足,盜竊起於貧窮
(B)富貴有如浮雲過眼,不足看重
(C)書的內容豐富,像是知識的海洋
(D)努力讀書,則富貴利祿自然到來
18、A
依據上文,蘇軾教人讀書的方法是:
(A)以問題為中心,專一精讀,深入研求
(B)以廣博為中心,廣泛涉獵,開啟視野
(C)以興趣為中心,隨興讀之,訓練思路
(D)以聖賢為中心,探討興亡,窮究治亂
讀下文,回答第19、~20、題
南陽 宗定伯,年少時,夜行逢鬼。問曰:「誰?」鬼曰:「鬼也。」鬼曰:「卿
復誰?」定伯欺之,言:「我亦鬼也。」鬼問:「欲至何所?」答曰:「欲至宛市。」鬼言:「我亦欲至宛市。」共行數里,鬼言:「步行大亟,可共迭相擔也。」定伯曰:「大善。」鬼便先擔定伯數里。鬼言:「卿大重!將非鬼也?」定伯言:「我新死,故重耳。」定伯因復擔鬼,鬼略無重。如其再三。定伯復言:「我新死,不知鬼悉何所畏忌?」鬼曰:「唯不喜人唾。」於是共道遇水,定伯因命鬼先渡,聽之了無聲。定伯自渡,漕漼作聲。鬼復言:「何以作聲?」定伯曰:「新死不習渡水耳,勿怪!」行欲至宛市,定伯便擔鬼至頭上,急持之,鬼大呼,聲咋咋,索下,不復聽之。徑至宛市中,著地化為一羊,便賣之。恐其便化,乃唾之,得錢千五百,乃去。(魏文帝《列異傳》)
19、D
「可共迭相擔」的意思是:
(A)兩人共同挑擔行李
(B)可以成為對方的負擔
(C)可以卸下肩上的重擔
(D)可一起互相輪流背負
20、D
依據上文,宗定伯自言「新死」的原因是:
(A)入境問俗,求教於先輩
(B)博取同情,求得夜行的同伴
(C)說明遭遇,取得對方的諒解
(D)隱藏異類的事實,探知對方的忌諱